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党建资讯/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顺利通过验收

1月29日,“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场验收会在天津滨海新区顺利举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王喆巡视员、张洪刚处长等有关负责人、现场验收组9名专家、天津市科委王凤云总工程师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教授主持会议。
上午,专家组考察了“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及成果转化等基础条件建设情况,查看了中心取得的科技成果,对中心育成的优质品种进行了现场品比。
 
    
 
           参观实验室                                                  米质品评现场
 
下午,中心主任华泽田研究员向专家组汇报了中心建设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报告了技术研发、工程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对外开放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专家组对工程中心各研究方向整体技术水平、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质询,并就中心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专家组对工程中心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以及行业公共服务等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中心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任务及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顺利通过验收。

 
答辩现场
 
2011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组建,是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杂交水稻产业联盟的依托单位。中心立足天津,在国内外主要粳稻区建立了试验站,围绕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米质差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建设期育成了10个适宜于不同生态区、比对照增产5%以上的粳稻新品种(组合),品种累计推广500余万亩,尤其杂交粳稻新品种隆6优19将优质、广适、高抗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但是国标一级米,而且适应区域非常广泛;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新品种保护8项,其中专利技术“一种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选育的方法“的应用,可将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翻一番,最高可达338.4kg/亩,解决了杂粳制种产量低的关键技术问题,该专利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心通过种粮结合,将技术创新与工程化服务相配套,形成了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链引领产业链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推动杂交粳稻的产业发展,为我国优质口粮的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撰稿: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